在山城重庆的九曲匝道与深圳南头古城的狭窄街巷间,红旗天工06以"卓驭成行平台3.0+10V视觉组合驾驶辅助系统+惯导三目方案+司南500标准版"的全栈技术体系,重新定义了20万元级市场的智能驾驶体验标准。这套全球首款量产落地的仿生视觉端到端全场景方案,以军工级安全冗余、行业领先的算力效率和极致的场景泛化能力,为用户带来"看得更远、算得更准、行得更稳"的驾驶新范式。
一、硬件架构的革命性突破
天工06的硬件体系突破了传统智能驾驶的"堆料"逻辑,通过10V视觉组合与惯导三目方案的深度协同,构建起超越激光雷达的感知能力。由1个惯导三目摄像头、1个后视摄像头、2个侧视摄像头、4个环视摄像头组成的10V视觉系统,形成覆盖前向300米、侧向200米、环视10米的立体感知网络。其核心突破在于:
- 仿生双目摄像头:模拟人眼立体视觉,通过120°超广角镜头计算目标三维坐标,生成比激光雷达稠密50倍的3D点云数据,可识别0.1米级障碍物。在武汉光谷转盘等复杂路口,系统提前3秒预判电动车穿行轨迹的成功率达92%。
- 长焦单目摄像头:800万像素镜头可识别300米外的交通标志,配合OCC(Occupancy Network)技术,将障碍物检测距离提升至150米,红绿灯识别距离突破200米。
- 环视摄像头协同:车身周围7颗环视镜头实时拼接环境信息,实现"透视泊车"功能,显示360°透明底盘影像,解决狭窄车位的视觉盲区问题。
惯导三目方案则为定位精度提供军工级保障。军用级MEMS惯性导航单元与司南500导航模块的深度融合,使天工06在隧道、地下停车场等信号盲区仍能保持1米级定位精度。暴雨天气下,该方案对锥桶的识别准确率达98%,比某些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表现更稳定。动态融合定位通过IMU惯性测量单元与视觉数据的实时校准,解决了传统视觉方案在高速行驶时的累积误差问题,确保变道、泊车等操作的毫米级精度。
二、卓驭成行平台3.0的算力与算法革新
作为天工06的技术基底,卓驭成行平台3.0是一套集高算力、强算法、低延迟于一体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。搭载高通骁龙SA8650P芯片(4nm制程,100TOPS稠密算力),可实时处理10路视觉系统的海量数据,确保复杂场景下的毫秒级响应。其稀疏算力等效200TOPS,算力效率比英伟达PSin-X提升30%,功耗降低40%。
在算法层面,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与行为预测模型,系统能预判前方车辆的加减速、行人横穿马路等行为,提前规划安全路径。例如,在北京东三环早高峰实测中,面对强行切入的出租车,系统采用"轻微左偏后加速通过"策略,既避免碰撞,又保持通行效率,变道成功率达99%。动态权重分配机制使平台可根据不同场景(如城市拥堵、高速巡航、夜间驾驶)自动调整感知与决策策略,实现"千人千面"的个性化驾驶体验。
三、仿生视觉端到端方案的决策逻辑革新
天工06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硬件,更在于其仿生视觉端到端算法带来的决策逻辑革新。通过Transformer架构打通感知、预测、决策、规划模块,系统延迟压缩至80毫秒(行业平均150毫秒),实现"看见即决策"的类人驾驶体验。在高速变道场景中,系统决策时间比传统方案缩短60%,打转向灯后100ms内即可完成变道动作,速度比人类司机快40%。